由湖北广播电视台、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制作的《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第二季)“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探索”近日在湖北卫视播出,展现出新时代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路上扎实前行的探索与成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牢牢把握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强村富民的新路径,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生动呈现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道路上扎实前行的重要成就,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高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提供典型示范案例。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从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突破性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大方面,奋力书写农业强国建设的湖北答卷。
湖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油菜籽、茶叶、蔬菜和生猪产量均稳居全国前六位,是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全面系统把握农业强国内涵,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创新金融服务,加强用地保障,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湖北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强村富民样板实践路径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湖北广水市广水街道驼子村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努力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随州样板”。
驼子村成立的乡村合作公司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它兼具集体经济属性和市场主体功能,以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为出发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驼子村的八大产业选择都是从村民们的实际需求出发,村民可以将承包的土地入股到乡村合作公司得租金,还可以选择到公司务工得薪金,年底分红再得股金。据村支书黄艳峰介绍,村集体还组建了农机服务队,逐步加强本村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不仅如此,村集体里的一部分收益,还专门用于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优先解决“一老(为整个村80岁以上的老人交农村合作医疗)一小(在村里建寄宿学校)”的民生问题。
在地方政府脱贫攻坚项目支持下,驼子村近年来开启的新合作社模式,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得到了与会嘉宾张维为、储峰两位专家的高度认可,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制度基础和政治稳定前提,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好三步走的战略规划。驼子村将继续以“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作为工作目标,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举措作为工作方法,积极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道路上扎实前行的生动呈现
为了展现湖北以共同缔造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节目组在湖北搜寻了100多个故事点,经过层层筛选,从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三个方面出发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3个故事点。通过随州市随县新农人“谭种田”、恩施咸丰唐崖镇“亿元村”彭家沟村“一黑一白”走上致富路、随州广水驼子村乡村合作公司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让村民“一年有三份收入”的生动实例,展现了湖北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时代故事。
节目中,随州随县新农人谭文骄傲地称:“我种地让荒田变农田。”作为回乡创业的农业大军中的一员,谭文起初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就在他回乡第二年的收割时节,随县遭遇了百年难遇的连阴雨,稻田里成熟的稻谷倒了一大片。大雨不仅淋倒了稻苗,也熄灭了他的热情。正当谭文手足无措之时,政府的惠农政策大大地助力了他一把。“如今新农人的贷款政策好,利率低,我也开始参加县农业局组织的培训,学习了新技术。”重整旗鼓的谭文,在去年,种植和帮助农户种植的农田面积已超过了2万亩,预计2023年最少也有3万亩的耕种面积。
像谭文这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在湖北还有很多,恩施咸丰县村民的焦易就是其中一例。2016年,在村委的号召下,焦易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一栋猪圈补贴2万块钱”的优厚奖补政策扶持下,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沉淀,在2020年的当年,便挣了400多万块钱。焦易所在的彭家沟村也在村委会主任焦宪的带领下,从一个穷山沟,蜕变成为农业产值过亿元的“金窝窝”,实现了从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发展到3.5万元的大跨步。形成了“一黑(生猪养殖)一白(白柚种植)”种养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成了名副其实的恩施畜牧第一村。
乡村振兴不能不切实际、脱离需求,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从节目中我们得知,在湖北各地,除了发展养猪业的、种柚子的,还有发展蔬菜种植的、培育大棚花卉的,也有一心一意种橙子、传授非遗技艺的,更有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带动消费的。每一村庄都在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乡村振兴要从实际出发,不简单照搬国外模式,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道路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多面开花”,所取得的诸多重要成就,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路径。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